4月24日,東語系2015級應用阿拉伯語專業丁健同學在北京海軍總醫院為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使該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
2016年7月19日,丁健同學在北京火車站參加無償獻血時做了血液留樣,隨時準備捐獻造血干細胞,救治配型成功的患者。2017年1月9日,丁健接到北京紅十字會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細胞與一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細胞初步配型成功,該患者病情危急,如不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隨時有生命危險。丁健得知這一情況后,非常著急,及時向學院匯報并與父母溝通協調。父母了解情況后,同意并支持丁健捐獻造血干細胞。隨后,丁健到北京進行血液高分化驗,高分化驗非常順利,患者和丁健高分相合。3月8日,丁健再次到北京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前的體檢。經過體檢,丁健的體質健康,完全符合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條件。4月20日,丁健入住北京海軍總醫院做造血干細胞采集前準備。期間,醫院共給丁健注射6次動員劑,注射之后,丁健狀態一直都不錯,沒有不良反應。4月24日上午8點到11點,北京海軍總醫院對丁健進行了為時三個小時的造血干細胞采集。
丁健同學的善舉得到了學院領導、東語系師生的高度關注和支持。輔導員趙紅偉及學生馬靖前往北京海軍總院全程陪護丁健同學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確保其在醫療狀況安全的情況下積極救人。完成捐獻后,丁健同學精神狀態良好,他認為,通過捐獻造血干細胞能挽救一條生命,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青年學生在學習之余,更應追求實現自我價值。
據悉,造血干細胞捐獻(也被稱為骨髓捐獻)是造血干細胞捐獻移植的前提,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的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根據我國的人口政策與狀況,在有血緣關系的人群中造血干細胞相匹配概率只有萬分之一,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代者只能從非血緣關系的人群中尋找,因此,公民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撰稿/趙紅偉 編輯/張繼磊 審核/史露露)